撰文/方志男 照片/Honda Motor Co., Ltd.
本田技研工業在2021年9月30日宣佈震撼世界的Honda挑戰太空事業計畫,這後座力不小於創辦人 本田宗一郎在1954年3月發表的挑戰TT曼島賽事宣言(詳閱Honda情報No.5),不熟悉Honda實力的人可能會拿橫空出世的Tesla來相提並論、以為又是炒高股價的行為。熟悉「ホンダ」實力者如你,應該能明白這不會只是說說而已,關鍵核心技術萬一落入軍工產業的獨裁者手中,恐引發生死交戰的憂慮。但是,人總要樂觀點,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Honda又發表了些什麼。
Honda預想你我9年後的未來移動方式

本田技研工業9月30日在東京發表挑戰全新領域的事業計劃,目標是在2030年實踐「Honda創造生活的無限樂趣」願景,讓所有Acura與Honda使用者能有全新的載具可以使用,而不受現有的交通工具框架束縛,讓天馬行空的創意不再只是想像,具體目標除了飛天車,以及鋼鐵人電影出現過的人因工學輔助機械人之外,還包括探空火箭與外星球殖民所需的自給自足式生存設施。

Honda以核心技術挑戰更多的可能性

未免空口說白話造成爭議,Honda端出了伴隨研發Asimo機械人21年來的具體成果,還記得我們在Honda情報No.2揭示過、Asimo機械人可以跳起來凌空再穩穩地站在地面上嗎?其實2021年3月初在日本上市的全球第一輛「手放開」合法上路的Level 3rd自動駕駛車(Legend Hybrid EX),就足已證明Honda的科技水平,以及對未來的無限商機是沒有在讓的。
本田技研工業到目前為止、所掌握到的核心技術包含:「內燃機、電氣化、人因自動控制與機械人領域等」各項參數,本田技研工業也將站在現有的業務基礎上,繼續挑戰「Honda創造生活的無限樂趣」、將夢想實現成各種可能。
本田技研工業全新的事業版圖將包括:可自由飛行移動的「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」、擴大人類影響範圍的「Honda Avatar仿生機械人」與「外太空領域」的新挑戰。
Honda Sensing 360智慧安全主動防護

Honda與Acura在強化現有業務範圍、以成為公司追逐夢想的堅強後盾的此刻,Honda Sensing與AcuraWatch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將逐漸調升偵察敏銳度,日本2021年10月13日率先發表:由5個超高頻雷達組成「360度全方位偵察功能」的升級版「Honda Sensing 360」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,也將逐步下放到Honda與Acura依序推出的市售車款上,為Honda與Acura落實2050年零碰撞交通事故目標的起點,展現本田技研工業利用現有的核心技術–「人因自動控制」,來增加更多駕駛輔助功能,達成本田技研工業所致力於實現的「零環境污染」與「零交通事故碰撞」社會環境。
Honda SENSING 360新增的4項功能升級

CMBS碰撞緩解煞車系統再進化
在十字路口準備左轉或右轉時、Honda SENSING會檢測來自四面八方的汽機車、行人與我們車輛所在的相對位置,當系統評估判斷有接觸風險時,會自動執行CMBS碰撞緩解煞車來避免碰撞或降低事故損傷。

十字路口來車預警系統
在十字路口低速行駛或停車再開時,會主動提示駕駛者左右來車的相關資訊,以避免碰撞發生。

變換車道時的主動迴避碰撞
變換車道時,結合BSD盲點警示系統對駕駛提出警告,同時自動迴避可能衍生碰撞危險的未減速車輛。

變換車道支援功能
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行駛時的特殊條件下,全速域ACC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系統(附壅塞交通輔助的自動跟車功能),將結合升級版LKAS車道維持輔助系統,在駕駛下達變換車道指令時,自動完成變換車道動作。

彎道中車速調節功能
啟動全速域ACC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或高速公路上行駛時,系統將透過前方攝影機所擷取的「彎道曲律變化」讓系統進行預判,在彎道中會自動調節適當的行駛速度,主動協助駕駛以平穩流暢的車速來通過彎道。

別忘了可不是每家車廠都有本事「造飛機、賣飛機」,會造飛機的車廠不是只有本田這句話沒錯,但成功商業化的確實只有Hondajet HA-420,這不是其他無法達成「飛機商品商業化的車廠」可以相提並論,更別提那已經破產消失的車廠。
Hondajet 2600 Concept

Hondajet 2600 Concept

Hondajet在2021年10月12日於NBAA美國商用飛機大展上,發表全新輕型飛機級距的概念機Hondajet 2600 Concept,與先前Honda情報No.10介紹過的小型商務機Hondajet Elite S相比,空間表現屬於中型商務機的Hondajet 2600 Concept機身更長、翼展更寬、可用空間更大、可搭載人數從7人增加到11人。

Hondajet 2600 Concept屬於配備雙發動機的輕型飛機級距,最大起飛重量介於12,500~20,000磅,比HondaJet Elite S所屬的超輕型飛機級距(12,500磅以下)高一級。Hondajet 2600 Concept空間表現卻已接近中型飛機級距(最大起飛重量20,000~35,000磅)。自此Hondajet可提供Hondajet Elite S、Hondajet 2600 Concept、HondaJet(基本版)、與HondaJet Special Missions(救護機)。合計4種機型給消費者選擇。

Hondajet 2600 Concept同樣採用只需要一位飛行員操作的自動駕駛飛行輔助介面,燃油效率比同屬輕型噴射機級距提高20%、燃油效率比中型飛機級距提高40%,Hondajet 2600 Concept續航力更將挑戰可橫越美國東西岸、成為輕型噴射機級距中最超值的選擇。

Hondajet 2600 Concept最大巡航範圍2,625海浬(約4,862公里),最大巡航速度450節(約833km/h)、最大操作高度47,000呎(約14,326公尺),同時提供Light Jet輕型飛機級距中最大的座椅間距、最高的客艙天花板高度、最舒適度的加壓客艙寧靜度,Hondajet 2600 Concept並提供三種客艙佈局供消費者選擇。
從Hondajet的三次元空間挑戰四次元空間的無限可能

本田技術研究所(Honda R&D)除了在現有的環境保護與安全科技議題上發展之外,在未來更將挑戰把現有的核心技術,銜接到過去未曾接觸過的嶄新領域,例如:從三次元空間拓展到四次元空間的「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」,最終脫離地球的大氣層以進入到「外太空領域」的「循環再生能源系統」與「循環再生太空火箭」。
Honda 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

Honda 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採用的電氣化技術,屬於燃氣渦輪機油電複合動力系統,以低廢氣汙染排放的環保基礎、進一步擴大Honda eVTOL的巡航範圍。

Honda燃氣渦輪機油電複合動力系統

Honda 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目標擺在城際(城市到城市)交通連結,預計未來市場規模將日趨擴大。Honda將建立一個以Honda 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為核心的嶄新「生活移動平台」,與Honda情報Mo.15介紹過的陸地上「本田移動好幫手股份有限公司(Honda Mobility Solutions Co., Ltd.)」所屬的Honda移動載具產品相互連結,實踐以「全新方式來移動」的未來。

Honda 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

Honda eVTOL垂直起降電動飛機

Honda Avatar仿生機械人讓虛擬移動變成真實

還記得鋼鐵人電影裡、幫忙男主角一起製作鋼鐵裝的機械手臂嗎?我們Honda Avatar仿生機械人更多了手指關節,可以精準執行旋開瓶蓋這一類的細緻動作,能在不受時間、地點與空間限制的環境中,以人工智慧輔助的擴增虛擬實境遙控方式,擴展人類的行動能力範圍。

Honda早在2013年邀請國際媒體參訪琦玉縣寄居工廠時,就露了一手「Honda Avatar仿生機械人」的實力,當時在Fit 3rd的自動化生產線上,「撿拾機械手臂」在散落在地上且凌亂的輪胎螺帽堆中,區分出輪胎螺帽的圓錐面(上緊接觸面)與平面(外側)差異,挑揀並排列好要用於輪胎上緊用的5顆螺帽於配送盤上,遞送給下一個負責輪胎上緊任務的「板手機械手臂」,配合輪胎「舉升機械手臂」安裝至車軸的五支螺絲端(鋁圈孔位會自動尋標定位)、一次同步上緊5顆螺帽;「板手機械手臂」還會在輪胎螺帽旋緊後、同步確認每顆螺帽的扭力值,同時透過Ai人工智慧程式,自動調節生產速度配合人類所需的生產干涉動作與終端檢查程序。這就是「Honda Avatar仿生機械人」的其中一個項目,已經落實應用在Honda自動化生產線工廠渡過八年,生產出許多在路上奔馳的本田汽車。

本田技研工業目前正努力縮小「Honda Avatar仿生機械人」尺寸,同時提高機械人「手部抓取」與「操作定位」動作的精確度,計畫在2024年3月31日本田會計年度結束前,進行下一階段的技術測試,以期盼能在2030年投入現實環境中使用,例如「Honda Avatar仿生機械醫師」。
Honda挑戰太空計畫

本田技研工業正積極參與在「太空領域」的技術研發,深入挖掘「The Power of Dreams夢想的力量」技術開發的潛藏實力,實踐我們在Honda情報No.7介紹過的「為人類永續發展而存在的Honda」核心價值。

Honda挑戰太空計畫三要素:
1. 首先利用高壓電解水提煉出氫氣與氧氣、讓本田氫燃料電池得以透過循環再生來自給自足的永生發電技術,幫助全人類在月球表面建立永續發電的能源系統,目前Honda正與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一起積極研發中。
2. 再應用擁有多手指的自動化機械手臂,結合Ai人工智慧程式遙控功能,運用精確如人類手部扭轉動作的控制技術,實踐在人類無法生存的月球表面環境中,部屬「Honda Avatar仿生機械人」來為人類永續發展的開發工作貢獻心力,這項技術在2021年2月已獲得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所採用。
3. 讓本田技術研究所的年輕工程師、可以應用Honda多年來在「內燃機、電氣化、人因自動控制與機械人領域等」獲得的核心技術,例如其中關鍵的「燃燒控制、流體力學、自動化控制與尋標定位導航」技術,再加以研究並開發出可用於載送低軌道人造衛星至太空軌道部屬的「可重複使用的Honda小型火箭」,以成為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探空火箭載具的一環。
看完Honda發表挑戰未來的太空事業計畫之後,你是否和我一樣對本田技研工業充滿信心呢!很快的我們就能在Honda、Acura與Hondajet商品上,享受到太空事業領域研究的具體成果,最接近的是年底即將在台灣登場的「日本時尚小車–Honda Fit e:HEV增程型油電車」(Honda情報No.3深度報導)。博達汽車的Honda情報在未來也會不斷地為你帶來更多資訊,我們下次見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