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/攝影:夏金剛
博達汽車總經理吳文豪,身上帶有一股現代職場罕見的俠氣。
追根究底,他的俠氣來自年少時的磨難。
十四歲時,家裡生意失敗,他獨自一人前往香港投靠親戚。
那段在異地求生、歷經風霜的往事,即便隔了半世紀之久,吳文豪講起來,心口依然隱隱作痛。
幸運的是,他並沒有因此變得吝嗇或貪婪,相反的,正因為懂得缺錢的愁苦,他特別願意助人度過難關。
同仁聊起總經理時,語氣中總帶著敬意,某幾位業代,甚至覺得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。
吳文豪1985年開始賣車,四年後晉升管理職,擔任營業所所長。2002年獲博達創辦人張麗玉延攬,算起來,他率領汽車業代打仗的經驗,至今長達31年。
一般業務團隊,多採達爾文式管理,也就是汰弱扶強、適者生存。
但吳文豪卻直接反問:「業績不好的人,難道你就不要他了嗎?」我想,這一句話不但總結了吳文豪的核心理念,亦造就出博達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。
他認為人不是機器,難免有起落,當員工盪到低谷時,你去釘他,你覺得他日後還會對公司忠誠嗎?
「業務主管的工作,是讓業代的優點發光發熱,但比那更重要的是,耐心幫他克服缺點。」
所以,他會和業代肩並肩,先從數據中找到問題,再給予具體的指導,博達的教育訓練之紮實,車界聞名,從這兒畢業的業代,即便銷售瑪莎拉蒂、保時捷、雙B,也一樣名列前茅。
博達的升遷制度,也同樣傾向拔擢樂於付出,擅長溝通協調的員工,從不把業績數字當作唯一標準。既然互助比競爭重要,業代便不分彼此,殷勤款待所有來客,許多在別家展示中心受氣的消費者,都會對博達的親切氛圍,留下深刻的印象。除了專業上的指導,吳文豪認為自己必須成為榜樣,才能真正讓員工心服口服。
因此,凡是他立下的規矩,不管遲到、出缺勤或業績,他一定以身作則,絕不說一套做一套,最可怕的是,數十年如一日,從不懈怠。
「萬一,實在達不到業績呢?」我很好奇。
「要是試過真的不合適,會輔導他找出路,目前維修廠裡就有幾位接待,就是從業代轉調過去的,他們也很滿意目前的工作。」
看來,吳文豪那句「業績不好的人,難道你就不要他了嗎?」只講了一半,他根本是把員工當家人了,因為,沒有人會拋棄家人。
甚至,當員工的家庭或經濟遇上困難,他也義不容辭地自掏腰包幫忙渡過難關。
領導班子有同理心,重情念舊又嚴以律己,想想看,那會帶出多麼稀罕的團隊啊?
在今天這個真假難辨的網路亂世裡,博達就像一幢窗口透出馨黃光暈的小木屋,矗立在淒風雪雨中,走進屋內,好似回返台灣最古意的時光,你又見著了溫暖質樸的人心,信手拈來,滿是互信互助的雞湯,連台灣本田總部都讚嘆,博達的企業文化真了不起。
博達汽車連年創下Honda全台數一數二的銷售佳績,證明吳文豪所捍衛的老派商道,足以頂住挑戰,在時間與趨勢的浪潮中,歷久彌新。